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李萍:臺灣訪茶拜師記(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時間:2017.6.24-7.4

參加者:范增平老師、周本男師姐、王煜師姐、孫萍萍同門、李萍

記錄者:李萍

訂正者:周本男

 

    第一日(6.24,週六),抵台、認師。

期待已久的台湾访茶拜师之行终于启程了。

范增平老師和周本男師姐親自到桃園機場来接。一出关口,就看到了穿著中式襯衫、戴著禮帽和口罩的范老師,旁边站着的无疑是周師姐了,她着一身得体的便装,面容始终挂着笑。飛機晚點半個小時,他們一直在等,没有一句怨言。


c453e66087b852ddbaefb5cd22e6eedf.jpg

1:與范老師在桃園機場合影

范老師的身份是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他還自創了致力於茗茶流通和茶文化交流的“道源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碧山岩出版社,同時兼任中國安徽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一到住處,范老師就發給了我一本複印冊子,題為“國際中華茶藝師範講師”的講義,囑咐我這些天要認真通讀講義的全部內容。匆匆浏览看到,講義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中華茶藝入門班課程”,該部分的內容有13頁。其中第1頁是“認識師父”,對范老師的茶藝生涯和著述、活動、社會兼職等做了簡要介紹;第3-9頁,對范老師的主要工作和貢獻即三段十八步行茶法的具體操作方式、理念和精神等做了詳細介紹;第10-13頁,對茶藝在現代臺灣的形成與發展做了概要說明。由該材料可知,謝東閔先生、吳振鐸先生和范增平先生是推廣台湾茶藝的三位功臣。講義的第二個部分是“國際中華茶藝師範講師班講義”,此部分有46頁。分別由茶人的風範與職業道德、中華茶文化知識論壇、中華茶藝三段十八步原理詳述、如何泡好一壺茶、茶葉學知識、臺灣十大名茶審評、茶席設計原理、茶文化發展趨勢研討、茶藝與相關藝術的應用、國際茶文化分享、茶與現代人生命的安頓——正念與感恩等十一個方面。

收拾好个人物品,范老師叫到客廳一道喝茶。品的是臺灣鐵觀音,范老師親自泡茶,并介绍说茶是范師徒弟親手所做、今年的新茶。席间,范老師聊起了台湾茶业的实况。他說,臺灣茶在衰落中,年輕人不願吃苦,種茶的人越來越少。大陸十年後也會出現這個趨勢。大陸現在開始重視傳統文化,情形正在好轉。范老師還談到,臺灣的星巴克也出現了茶飲料,茶的接受度在提升。我告訴范老師大陸的云南大益集團也於2016年底在上海開設了大益茶庭,有與星巴克爭高下的企图,内地有不少茶企在促进茶飲的現代化、時尚化方面做出了新嘗試。

看似闲散的聊天却学到了很多知识。范老師边喝茶边給我讲授了很多茶文化方面的啟蒙知識。他說,蒙頂黃芽是西漢時期的吳理真道士推出的。在臺灣,20世紀80年代之前還沒有出現茶藝時,最早是做民俗學的林明德教授開啟了茶文化方面的國際交流,他引介日本和韓國的茶道到臺灣交流。范老師還說到北京大學的滕軍是他好友倉澤行洋的學生,曾陪倉澤教授來過台灣,由范老師接待他們,滕軍畢業于日本神戶大學,專業是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他在論文中追溯了日本茶道形成的歷史。現在日本大阪觀光大學擔任教職的王靜博士在日本出版了《現代中國茶文化考》一書,對范老師的茶藝事業做了介紹,她也是范老師的入門弟子,她多次來臺灣參加范老師主持或參與的活動。范老師還特意到房間拿出王女士所寫的日文版的圖書給我看。范老師還說,有一位叫曹吳德的同門,正在籌辦今年九月擬在福建武夷山舉辦的“一心同味”大型同門聚會,過幾日會來臺灣彙報聚會的思路和進展情況。范老師還說,有一位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的田彤,開設了“茶文化”課,還設立了茶藝教室,她的課程(茶藝)與酒店管理、調酒等课程並列。在臺灣輔仁大學有人開過“茶與哲學”的課程,授課方式以討論會、沙龍的形式為主,范老師還去講過課。由此,范老師向我建議,可以考慮在人民大學開設“茶與哲學”體驗教室,一種茶情境體驗教室。

談及茶道、茶道哲學,范老師說了自己的理解。茶藝只是載體,以茶悟道,道即哲學。要以藝入道,即技→道。然而,大道非常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依意不依語”,意在言外。如同人不可貌相,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的東西。但高境界的東西,還需要具體化,要不走樣,才是真如本性。同樣,日本茶道只是方法[1],是一種生活應用,類似陸羽時代的飲茶法和制茶法。但陸羽的茶道沒有進入美學層面,沒有發展出形而上學的內容。范老師特別提到他讀過朱光潛的美學書籍,受到他的美學理論的影響,強調審美的主體性。范老師認為,中國哲學比較側重形而上學性,但西方哲學則側重數理性、物質性,所以,中國文化比較強調寫意、唯美,更多的是工藝、匠人、藝術家,西方則出現了很多科學家,中西文化如何溝通和對接,是一個大問題。

在回答我的提問時,范老師进一步解释,他的茶藝學包括茶藝文化學、茶藝館經營管理[2]、茶藝與茶品鑒賞、茶藝實務等多個方面。

傍晚我们三人一道去機場接孫萍萍,然後同去“春水堂”人文茶館吃地道臺灣風味的簡餐。

34738e0c4c86cbc40e3a060dfb827bd1.jpg

2:范老師帶我們到春水堂體驗正宗的臺灣珍珠奶茶


[1] 在日本京都大学有“心茶会”,受到京都学派的哲学影响。就范老師知道为久松真一创办,仪式包括:静坐15-30分钟,念和歌5分钟,然后泡茶、喝茶,再静坐、念和歌,一个小时左右结束。

[2] 在台湾的大学,有设在休闲系,包括温泉、宠物、陶艺、茶艺等课程。

  
上一篇李萍教授应邀出席“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
下一篇李萍:臺灣訪茶拜師記(中)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