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中国茶道的“闲功夫”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饮茶啜茗虽是日常生活中通向“闲”的有效载体和方便方法,但要获得“闲”的内在体验需要超越茶事活动的技艺层面,注重心性上的修养功夫,从而达到“闲”的理想状态。向里用力是茶道“闲”功夫的总体性方法,其又具体分为减法净性和除法悟道两个不同层面的修养功夫。

向里用力是茶道“闲功夫”的基本路向和根本方法。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哲学》一书中提到,西方文化代表着本来的路向,是一种意欲向前、向外用力的态度,是人对于物的占有与控制。而中国文化则持一种向里用力的文化取向,具有内倾的倾向,以意欲的持中调和为根本精神,重视个我的心性修养。梁氏以“屋小而漏”为喻贴切地比较了中西路向的不同之处,西方面对屋小而漏的境况一定要求更换一间房屋,而持第二种路向的人,“并不要求另换一间房屋,而就在此中境地之下变换自己的意思而满足,并且一般的有兴趣……他所持应付问题的方法,只是自己意欲的调和罢了。”(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第61页)

6a1c6a7da46f0b7a37e27e8b69e85fb1.jpg


“闲”作为茶道的基本理念重在饮茶后的精神体验,这种精神体验从根本上来讲无需外求,而是在冲泡品饮之中通过感官刺激与审美体验,将茶之性与人之性进行比附,将茶事活动与心性修养相互连通,通过向里用力的用功方式将“闲”的心境和状态发轫开来。“向里用力”依赖于个我的体悟修养,需通过反求诸己来实现内心的安闲从容。茶人雅士自古以来就以茶性喻人性,将茶品比人品。苏轼就将茶比作“佳人”,其有诗云:“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钱穆先生则讲到“品之高,必求之其质。不顺乎茶之质,又何有茶之美。不顺乎人之性,又何由有圣德之成”。(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杂.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3,第112页)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茶道中的独坐观念亦是向里用力的典型体现。独坐要求茶事完毕待客人走后,主人应独坐茶室,面对茶釜独自“熟思”,通过内心的静思来体悟茶道的闲寂之义。茶性“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这与“闲”的哲学意蕴高度契合,世人通过饮茶来净性体道,正是期望通过内在的功夫修为,在忙碌的俗世生活中获得一份从容与安闲。


  
上一篇揭开台湾乌龙茶的“乌龙”
下一篇中国茶道“闲哲学”的用功方式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