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蒋丰:日本茶道史就是一部脱唐史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今年春天,在日本东京的国立博物馆、近代美术馆和出光美术馆分别举办了茶器展览。这些展览非常有特点,它们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强调茶道的“脱唐化”,或者叫“去唐化”。用展览书写日本茶道史。

我个人总是感觉到,举办任何一个历史展览,如果它跟现实没有意义的话,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它不会吸引很多观众。要想抓观众的眼球,或者观众的好奇心,做展览就必须考虑当代人的感受。

日本过去的茶具最开始喜欢的是什么?喜欢的是唐物,然后喜欢的是高丽物,最后喜欢的是“和物”,是这样的过程走下来的。

c65d7645ea9bcd3dfa74442053109b6a.jpg

在今天这种情况之下,强调茶道的“脱唐化”,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个人觉得,这里有一个大的文化背景,还有就是两国间关系的背景。我从事中日关系研究,我感觉到中日关系应该说是世界上两国关系史里面一对非常奇葩的关系史。因为它一直处于“一强一弱”相互转变的背景下,这两国关系史从来就没有平等过,但始终都在追求一种平等。

周恩来曾提出中日之间2000年友好交流50年干戈,这是我们中国高层给中日关系史的一个基本的定位。但是,2014年日本的前首相、现在的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印度智库的一次讲话谈到中日关系时,他认为日中关系1500年来,从来没有顺畅过。不难看出,中日高层对中日关系史基本的定位就不一样。我们定位是2000年,他定位是1500年。为什么?

我想,周总理定的是从公元58年汉光武帝在位的时候,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者,汉光武帝送给他一颗金印,送给倭奴金印这事,我们是以这个事情为起点,这种赠与与赐予的关系,表明当时就把中国定在强势的位置上。我们西汉、东汉都很强,那个时候日本向中国送“生口”,其实就是奴仆、奴役,像这个事情,日本人不愿意提这一段,因为这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

15c9e1ac2e7a30f0c1d624434e088462.jpg

中日关系从起始的出发点,很坦率的讲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是一种恩赐,是一种进贡的关系。这种情况下,日本追求什么呢?日本追求的是跟中国的平等。这种追求的平等,不是现在开始的,说安倍晋三现在要跟中国平等?不是!我们知道日本在隋朝的时候派过遣隋使,唐朝的时候派过遣唐使。其实遣隋使任务之一就是要跟中国寻求平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这个东皇帝至西皇帝的国书,就是要搞这个事情。这个使者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小野妹子”,但是个男人,结果我们这个皇帝们很恼火,怎么好搞这个事情,所以驳回了他的国书。

这个日本人很有智慧,这个国书拿回去肯定就是被杀头的,但是不拿回去,怎么办?干脆把它扔了,反正都是要杀头,还不给自己的天皇抹这个面子。最后还好,没有为这个事情杀头。但这故事看起来非常微妙,就是日本人对平等的追求真的是不惜手段。其实,我个人一直讲,中日关系里面追求平等,是双方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们到了唐朝以后,中国很强大,用余光中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到了公元663年的时候,发生了第一次中日战争,即白江口之战,或者白村江之战,当时中国以多胜少把日本打败了。

从这个事情以后,确定了中日关系是东亚的格局,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朝鲜问题永远是中日关系里面的不确定因素。这个问题从那个时候到今天,它都存在。我们很多的文化传承是陆路上从朝鲜过去的,所以日本今天有的时候讨论这个问题,这个文化到底从哪儿来的,是从中国来的,还是从百济来的,从百济过来,就很多地方被朝鲜做过本土化,被朝鲜本土消化过一次了,它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这一点也是我们中国常常忽视的地方,我们看到日本的文化,觉得哪一个都是中国的,而忽视了朝鲜的作用。我老说在中日的文化传播史上我们做得不够。我们过去叫“交流史”,我现在定位为“传播史”,因为传播史可能更为客观、平等一点,交流史其实心中有“自己为大”“、“自己为主”的这样一种感觉。所以研究交流史里面的摩擦,我觉得更为重要。

e619574b07dd9a32fbf9cd3f850992e1.jpg

白江口之战体现了中国的气魄。中国当时的气魄大就大在我尽管跟你有战争,但是我不中止跟你的交流,因此从公元630年开始遣唐史的交流,日本前赴后继前后做了19次,成功了13次,并没有因为一次战争而停止。

这个是中华民族的气魄。我们今天讲自信,如果没有一个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包容,我感觉到中日关系不会处理得好。那个时候日本人到中国来,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茶道史中非常有名的和尚空海,空海把茶的东西带回日本,但是空海出发的时候,望着大海写下了“生无涯”这三个字。有人问他为什么面对大海写这个字样,因为他感觉到自己一上船恐怕就回不来了,很可能有去无回,当时的遣唐使回来的成功率只有50%。也有人说这个解读不对,说他认为一做了遣唐使,他的生涯就掀开了新的一页。所以冒着生命危险的人,到中国来去学习,当然这个空海来得仅仅有两年,跟空海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人是最澄,最澄也是把茶带回去的人,他带回了树种,日本最早的茶园由他创建,保存至今。

我跟日本人聊天的时候也经常开玩笑,我说你们现在跟中国没完没了的找点事情,不弄点事就觉得难过,好不容易安定点你们搞点知识产权,这个有海贼版,那个有海盗版地弄,我说你们当初从中国唐朝走的时候,拿走了多少东西,哪一个交了知识产权了?人家也说此一时彼一时,我有时候觉得真的是此一时彼一时,我们大概不会想起来中国文化对日本的作用到底多大,其实像茶这样的东西,我也一直在讲,我们今天讲这个题目,“从中国到日本——茶道的传承和演变”,我不希望我们认为日本茶道就是来自于中国,我不这样认为,这样的东西也会把自己给忽悠大了。

如果说饮茶来自于中国,我同意!说日本人把它当作饮料,这件事情来自于中国,这个是可以的。日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它这个国家对文化的兼容与包容,还有消化与创新,大概是日本的特点,日本人善于学习。


  
上一篇罗际鸿:书法与茶道同源说
下一篇张立文:中华茶道文化的核心内涵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